今年4月26日是第十三個世界知識產權日。昨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本市在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等方面的發展現狀和成效。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去年本市專利創造能力快速提升,再創歷史新高。全市專利申請4.15萬件、專利授權突破2萬件,有效專利達到5.2萬件。專利授權和有效專利總量提前三年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稱為“民間發明”的非職務發明方面,2012年自然人專利申請7871件,同比下降24.8%;自然人專利授權2440件,同比增長28.5%;有效專利6951件,同比增長1.2%。這組數據顯示,本市自然人專利申請數量有所下降,但實際授權數量卻提高了近3成。
整體來看,本市專利質量提升也很明顯。天津大學的“薯類原料酒精生產方法”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金獎,實現了本市在國家專利獎中的新突破。“整體效應治療保健儀”“特色味精”等維持有效220年的9項發明專利被授予“天津市最有價值發明專利”稱號。在關鍵技術領域形成了一批核心專利,在有機超分子化學、智能微網安全性等前沿技術上取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突破,率先開發出首款高性能多媒體微型投影機、以石墨烯和活性炭為原材料的超級電容器等。
專利以外,2012年全市申請注冊商標21952件,核準11168件;全市認定著名商標243件,延續認定172件,著名商標總量達1025件。共有176種產品獲得天津名牌稱號,全市天津名牌產品達到418種。新增植物新品種權申請28件,植物新品種授權1件,累計獲得授權19件。地理標志產品工作取得新進展,薊縣黃花山核桃地理標志成為繼蘆臺春酒后本市第11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在新聞發布會上,《2012年天津市知識產權發展狀況白皮書》與《2012年天津市知識產權保護狀況白皮書》同時發布。此外,本市去年還頒布實施了《天津市第六屆東亞運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這是本市第一部關于運動會的知識產權保護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