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以來,在印尼煤供應改善的預期和對高煤價的抵觸情緒下,國際煤炭市場買方情緒不振,國際動力煤價格和海運費出現小幅回落。但本周俄烏沖突影響下,全球能源價格走高,疊加日韓等國部分俄煤需求轉向印尼煤,而中國電廠采購需求旺盛,印尼煤價格梅開二度、重新走強。海運費快速上揚,中國采購進口煤到岸價格再度上漲。
離岸市場方面,印尼中高卡煤,報價高而混亂,日韓抵制俄煤,對印尼煤詢貨需求增加,Nar4700K 3月貨盤報130美元/噸,Nar4600K報120美元/噸,Nar4500K成交到115美元/噸。
印尼低卡煤方面,市場交易活躍,但貨源依然緊張,來自中國的詢貨需求較多,電廠中標也以低卡煤為主,Nar3400K報63-65美元/噸,Nar3800K大船報價升至85美元/噸,小船成交到78-80美元/噸,貿易商投標電廠價格在78-80美元/噸左右。Paper市場3月到期合約成交價格在75-90美元/噸不等,4月合約成交價格在70-76美元/噸。
海運市場,地緣沖突影響疊加燃油成本上升,租金和油價的上漲導致整個海運市場走強,本周巴拿馬型船從南加回國即期運價報13.9美元/噸,較上期大幅上漲2.2美元/噸;靈便型船從南加到上海運價報21.6美元/噸,到廣州約19.8美元/噸,較上期上漲2.7-2.8美元/噸。
截至2月25日,4500K華東和華南到岸價均為129.23美元/噸,較上期分別上漲7.76美元/噸和7.78美元/噸;3800K華東和華南到岸價分別為100.43美元/噸和99.13美元/噸,較上期分別上漲6.11美元/噸和6.01美元/噸。
價差方面,雖然印尼煤也出現止跌上漲,但由于本周國內煤價快速反彈,進口煤倒掛情況得到一定緩解。根據即期數據測算價差(國內煤-進口煤):
目前,印尼中卡煤Nar4500K到岸價較同熱值國內煤便宜30-35元/噸左右,價差較上期上漲95-105元/噸左右;
低卡煤Nar3800K到岸價較同熱值國內煤便宜49-59元/噸左右,價差較上期上漲75-80元/噸左右。理論測算,僅供參考。
本周影響全球經濟的大事毫無疑問是俄烏沖突走向戰爭。即使假設沒有發生俄烏戰爭,本周的國際煤炭供需局勢依然偏緊張。
雖然上周亞太煤炭市場,中國和印度的采購放緩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報價上漲趨勢,但本周以來,中國電廠對進口煤招標明顯增多,顯示出終端需求依然較強,而印尼煤3月份市場貨源緊張沒有改善,疊加海外國家詢貨增多,煤價漲勢再起,基本面強勢不改。
俄烏沖突不僅僅導致全球能源價格飆漲,對煤炭貿易格局也會產生顯著的影響。
從原有的煤炭生產和貿易格局來看,2021年俄羅斯是世界上第六大煤炭生產國和第三大煤炭出口國,2021年煤炭產量43665萬噸,同比增長8.8%,出口量21168萬噸,同比增長9.7%。從出口流向來看,BP數據顯示,2020年俄羅斯煤炭出口35%去往歐洲國家,18%到中國,去往韓國、日本、印度的占比達到12%、10%和4%,另有13%的俄煤去往其他亞太地區。2021年由于歐洲天然氣大漲,電力行業對煤炭需求增加,俄羅斯出口歐洲的動力煤總量達到4304.62萬噸,同比增長4.91%。
2022年俄烏沖突將促進俄煤出口“西風東漸”,但受基礎設施、新冠疫情、貿易制裁等因素難有大幅提振
近年來,亞太地區對煤炭需求穩定增長,但去往遠東方向的鐵路運輸能力和港口中轉效率的制約一直很明顯,成為制約俄煤出口遠東的主要因素。俄羅斯鐵路公司數據顯示,2021年1-10月,俄羅斯鐵路運往港口下水貨物同比增長7.8%,從流向來看,運往西北港口(包括波羅的海沿岸港口和北冰洋的摩爾曼斯克港口等)貨物量同比增長10.3%,運往南方區港口(黑海和里海沿岸港口等)貨物量同比增長19.2%,但運往遠東港口貨物完成量同比僅增長4.8%。遠東地區的運量增速相對低,側面反映出通往遠東港口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和貝阿鐵路的運力有限。
俄羅斯一直試圖加強對亞洲市場出口煤炭,為此俄羅斯不斷改進基礎設施,比如瓦尼諾港(Vanino)擴建煤炭碼頭項目(預計2022年瓦尼諾港煤炭運輸能力將由2021年1200萬噸/年擴大至2400萬噸/年)。港口項目建設周期較短,但是橫貫亞歐大陸的鐵路建設卻沒有那么容易。西伯利亞大鐵路全長9298.2公里,耗時25年艱辛才全線通車,貝阿鐵路全長4,234公里,其地理環境之復雜、修建工程之艱難,可見一斑。
因此,受制于鐵路運載能力不足,即使因為歐盟的制裁,俄煤對歐洲出口出現減量,計劃運往歐洲的煤炭也不會全部掉頭運往遠東地區。
目前,受戰爭影響,俄羅斯鐵路已經暫停了所有發往烏克蘭方向的貨物運輸,但海運出口暫未看到受影響。
在對中國的煤炭貿易方面,中國進口俄煤比重連續增加,尤其是在2020年中澳緊張導致中國拒絕進口澳大利亞煤之后,俄煤對中國出口進一步提升,成為中國第三大煤炭進口國。俄羅斯為了加強對中國的煤炭出口做出了諸多努力,包括積極擴大鐵路和港口運輸能力,比如:中俄首座跨界河鐵路橋——同江中俄跨江鐵路大橋預計將于2022年通車;2021年開展集裝箱運輸煤炭業務;2021年俄羅斯總統普京批準俄羅斯鐵路公司牽頭建設一條通往中國的新鐵路,用于將薩哈共和國生產煤炭出口到中國。
中國進口俄煤占比也由2017年的9%提升至2021年17.6%。
目前各國對俄的能源制裁僅限于金融領域,包括將俄羅斯主要銀行從SWIFT金融系統中剔除,并對俄羅斯中央銀行實施“限制性措施”。但是部分國際銀行已經開始提示風險,暫停給俄煤貿易開信用證,日韓等國已經減少俄煤進口,轉向對印尼煤、澳洲煤的詢貨。
綜合來看,在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制裁的背景下,中國于俄羅斯的煤炭貿易可能獲得增長,進口成本可能相對其他進口煤種更低。可以預見到,由于原本供應日韓的煤炭出口將大部分分流到中國,導致中國進口俄羅斯煤量出現增加??紤]到船運價格大幅上漲和部分國家船公司拒絕去往俄羅斯港口,中俄煤炭貿易的增量可能通過鐵路運輸來體現。但是也有制約因素:
(1)俄羅斯被踢出SWIFT系統,新的結算系統能否經受考驗?
雖然全球結算對SWIFT系統仍有較強依賴性,但在去美元化的趨勢下,各國對尋找SWIFT系統的替代品興趣不斷增加,比如中國一直在推進的中國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目前cips系統海外主要使用的國家是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和土耳其)和俄羅斯一直努力建設自己的金融信息傳輸系統(SPFS)。盡管存在繞過SWIFT進行國際結算的可能,但是能否經受考驗還需觀察。
(2)海運市場運輸下降已有體現,遠東鐵路運輸瓶頸難以快速改善
在海運市場,已有船公司表示,拒絕拉運俄羅斯貨物,這意味著俄煤貿易將承擔更多的船運成本。另據國際航運商會(ICS)發表的聲明,全球189萬海員中有10.5%是俄羅斯人,另外4%是烏克蘭人。烏克蘭進入戰時狀態,18至60歲烏男性公民將被禁止離開烏克蘭。ICS表示,由于90%的全球貿易通過船舶運輸,供應鏈可能會中斷。如不采取行動增加海員數量,商船船員將出現短缺,這會增加全球供應鏈的風險。
在鐵路運輸方面,遠東地區的鐵路運輸瓶頸將難以改善,陸運通關預計將有增量,但口岸通關也面臨較大的疫情檢驗檢疫壓力。
(3)信用證問題至關重要
銀行停開俄煤信用證意味著貿易資金流受到鉗制、貿易效率下降,正常的國際貿易無法開展。需要關注中國國內銀行能否給以信用證方面的支持。
綜合來看,2022年,俄烏沖突導致歐洲國家、日韓對俄能源進口出現減量,相應會抬升美國、澳大利亞等能源大國的煤炭出口價格,中俄煤炭貿易反而會獲得更大發展,緩解中國進口高卡煤來源不足的問題,全球煤炭貿易格局將再次迎來變革。
貿易的本質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但突發狀況(如戰爭、經濟制裁、外交沖突等)引發貿易格局的變動意味著進口國不得不增加成本,以維持進口產品的采購。供應鏈的問題爆發很容易,但是恢復正常卻需要很長的時間。愿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