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家發改委:已要求煤炭價格指數機構抓緊整改發
23日,國家發改委發文表示,近日,針對部分煤炭價格指數與當前市場煤價實際水平明顯不符的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有關地方政府部門、煤炭企業、港口和煤炭價格指數機構召開會議,對指數采樣信息逐條進行比對核實。
經核實確認,部分價格指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信息來源不實。部分指數機構發布的港口煤價采樣來源企業并未在港口立戶交易,部分發布價格的煤炭品種并未在港口銷售交易。二是未按實際成交價采樣。部分指數機構僅按貿易商虛高報價作為采樣依據,未對實際成交情況和成交價格進行核實確認。三是價格采樣信息滯后。部分指數機構采樣來源中,仍將已停產煤礦在停產前的高價作為采樣來源,采樣信息嚴重滯后和不實。
國家發展改革委已要求煤炭價格指數機構抓緊整改,嚴格規范價格指數采樣行為,全面、真實、準確、客觀反映市場價格情況,避免誤導市場預期。下一步,將持續做好煤炭市場煤價監測,對哄抬市場煤炭價格、捏造發布不實漲價信息等行為露頭就打、堅決懲治,確保市場煤炭價格穩定。
2、 發改委接連六次發聲 保障鐵礦石價格平穩運行
今年1月28日以來,針對近期鐵礦石價格出現異動,國家發改委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連續六次發聲,同時加大市場監管力度,保障鐵礦石價格平穩運行。
2月2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稱,針對近期鐵礦石市場供需總體穩定、港口庫存持續上升至多年高位,但價格大幅上漲的異常情況,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聯合組織港口協會及部分港口企業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大幅縮短貿易企業鐵礦石免費堆存期、提高港口囤積成本,防范過度囤積等相關工作,指導港口企業敦促鐵礦石貿易企業釋放過高庫存,盡快恢復至合理水平。
國家發改委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堅決嚴厲懲處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違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市場正常秩序,保障鐵礦石價格平穩運行。
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超過80%的鐵礦石需求依賴進口,而國際鐵礦石運輸方式主要是海運。如果在港口囤貨,會在現貨市場造成供給緊張的假象,進而帶動現貨期貨市場價格的上升,這種價格上升沒有需求支撐。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對鐵礦石需求巨大,且主要依靠海外資源。鐵礦石價格的劇烈波動對我國鋼鐵行業利潤將造成較大影響。”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范若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發改委等強化鐵礦石市場監管,是針對重點商品保供穩價政策的進一步深化。一方面,通過一系列措施壓縮投機者囤積居奇的空間;另一方面,政策出臺將明顯打壓市場多頭情緒,維護市場秩序。
結合Mysteel數據來看,自去年11月12日以來,全國45個港口進口鐵礦石庫存總量持續攀升,截至今年2月18日,進口鐵礦石庫存總量超過1.6億噸。
“當鐵礦石市場供求緊張時,漲價預期可能引發投機行為,特別是鐵礦石流通環節可能出現待價而沽的囤積行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因此,縮短貿易企業鐵礦石免費堆存期,旨在提高囤積成本,引導鐵礦石順暢流通,從而使鋼鐵供應鏈循環高效暢通無阻。
3、 離岸、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創近4年新高 人民幣資產避險和投資屬性日益凸顯
隨著地緣政治風險持續上升,俄羅斯、烏克蘭貨幣大幅貶值。據行情數據顯示,截至2月23日,年內盧布對美元匯率跌幅約5.8%,格里夫納對美元跌幅超4.4%。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并未受此影響。2月23日,離岸、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雙創新高。據Wind數據顯示,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最高觸及6.30805,創2018年5月份以來新高,后有所回落,圍繞6.31窄幅波動。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同樣表現不俗,盤中一度突破6.32關口至6.313,創2018年4月26日以來新高。
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隨著俄烏沖突加劇,國際外匯市場波動有所加大,人民幣資產兼具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受到避險資金青睞。人民幣匯率在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背景下逆勢走高,延續強勢表現。
中金公司研報分析,如果俄烏關系持續緊張,人民幣可能會受到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方面,中國是能源進口國,和俄羅斯之間有較密切的經貿往來;另一方面,俄羅斯受制裁后可能會分散外儲配置,增持人民幣資產。相比之下,能源進口成本增加等因素可能在短期內給人民幣匯率造成的負面影響,或會在短期內蓋過俄羅斯外儲增持人民幣資產的影響。因此,總體上沖突加劇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偏負面。但考慮到中國的經濟體量很大,與俄羅斯之間的經貿占比較小,人民幣匯率對于該事件的敏感性可能會小于其他亞洲貨幣。
4、國資委要求:確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務期必成
國資委2月23日消息,國資委黨委日前召開專題會議強調,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決戰決勝之年。要突出重點、聚焦難點、務求實效,堅持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確保三年行動務期必成,推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走深走實,努力取得一批有影響力的標志性成果,向黨中央、國務院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2月22日,國資委黨委召開專題會議,貫徹落實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部署要求,總結2021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展,研究部署今年重點任務。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郝鵬主持會議并講話強調,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緊盯重點問題攻堅克難,決戰決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確保取得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改革實效,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會議認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直接推動下,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各成員單位認真落實“一個抓手、四個切口”和可衡量、可考核、可檢驗、要辦事的要求,扎實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截至2021年底,順利完成三年總體任務70%的目標,取得一系列重要階段性成果,企業質量效益顯著提升。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基本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制度體系,前置事項清單全面制定并落地見效,董事會基本實現應建盡建,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等三項制度改革有效激發了企業發展活力動力,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力度加大、呈現新格局,科技創新政策能給盡給、應給盡給,取得系列重要突破、成果豐碩,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優勢進一步彰顯,國有企業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在穩產保供、應對重大風險挑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更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積極貢獻。